1994年的一天,在美国洛杉矶飞往中国首都北京的航班上,一对华人老夫妇,年近花甲,坐上座位上,神色忐忑,又透出几丝兴奋的神情,航班上的工作人员对两位老人颇为照顾。
男的是美国航天局NASA的专家,叫张闾琳,这是他幼年离开中国后时隔半个世纪第一次返回祖国,他的父亲是张学良。其夫人叫陈淑秀,是民国时期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两人的父辈都是民国时候鲜衣怒马,叱咤风云的人物,不想两人却因缘际会,在加州大学的校园里相识,相知,相爱,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伉俪。
张学良
这次回国之行是张闾琳应中国航天局的邀请,作为专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航天技术的研讨会,不但如此,张闾琳更有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任务,父母殷殷嘱托,回到白山黑水之间,探寻父辈走过的脚步,祭拜先祖之灵。
他的祖父,他的父亲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可书可颂,不可或缺的人物,他自己本身也是幼年被母亲托付好友抚养,赴异国他乡颠沛流离,终学有所成的传奇。祖孙三代,所书写的近百年的跌宕历程中蕴含着怎样的曲折离奇呢?
养猪郎终成一代枭雄
座落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的“大帅府”,秋风萧瑟中,树叶纷纷飘落,每一片飘摇的树叶仿佛在述说着一个历史故事。这是记载了张氏两代人的国仇家恨,在动荡不安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氏帅府见证了时代的沉浮,主人翁人生的坎坷,或许从张氏帅府诞生的那天起,早已被积虑己久的命运打上了悲情的符号。
它的第一代主人叫张作霖,幼年家贫,以替人养猪谋生。张作霏13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为赌博与人争斗,被人打死,小作霏为父报仇,手刃对方。为了逃避官家追捕,张作霖上山落草为寇,踏入绿林,由于精明强干,颇具计谋,几年后就当上了土匪头头。不久后又被朝廷招安,投靠了袁世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成为“东北王”,并入关进京,踏进中南海,成为陆海军大元帅,俨然实质的国家元首。
在当时一片乱世,他是如何从虎视鹰场的北洋众军阀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北洋政府的末代掌门?又是怎样从一个养猪郎,扶摇直上,鲤跃为龙,攀上如此高位,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成为乱世中的一代枭雄的呢?
张作霖
1902年的一天,奉天城外,当时奉天将军曾琪的夫人去外地探亲,回程的马车行驶在两山之间的道路上,突然,一声呼啸,从一边山中杀出一队人马,拦住了道路,曾琪夫人顿时吓得花容失色。正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之际,只见一个矮个子男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着两个弟兄,冲拦路的土匪杀过来,土匪见势不妙,回头就跑。
赶走拦路土匪后,矮个子男人下马安慰夫人,将一行人马安顿好,曾琪夫人对其感激不尽,留下姓名后道别。这个矮个子男人就是张作霖,方才的一幕乃是自导自演地做了一场秀,派自己的手下劫道,再扮演义士,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救美人出危难,从而为自己找到一块敲门砖!
曾琪将军闻听壮士义举,大为赞赏,遂即派人找到张作霖,招至麾下,从而使其从一名草莽绿林成为了吃皇粮的巡城马队管带!后成为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武昌起义时,因镇压革命党有功,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号称“东北王”。第二次直奉战争打败吴佩孚后,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中华民国实质最高统治者,代表国家行使统治权。入主中南海不久,下令杀害了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成为张作霖一生最令人诟病的一笔!
张作霖一路平步青云,还有一大主因,那就是日本人。他与日本人的关系是予取予求,情仇恩怨,他利用日本的势力为自己向上攀升扫清障碍,但又防着日本人的贪婪,不愿担当卖国的骂名。日本人则利用其权势满足自身巨大的胃口,吃不到嘴又对其恨之入骨。
1925年11月,张作霖的手下,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郭松龄,因不满张作霖购买日本人的武器对付革命军,从而起兵反张。郭松龄的滦州起兵,发表反奉宣言,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张作霖的奉军一败涂地之际,日本关东军袭击了郭的后方,轰炸了郭的阵地,炸了弹药库,郭溃不成军,郭松龄与夫人化装逃跑,后在一个菜窑里被奉军逮捕,次日,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执行枪决,张作霖下令曝尸三日后方可收葬。
郭松龄
为何日本关东军插手?在两军激战之际,张作霖通知了日本人,让日本人出兵相助。日本人哪是见义勇为,两肋插刀的主?其卑劣的个性注定要敲诈张作霖一番。于是他们拿出了四条密约,大概就是日本人在东北的特权,修建铁路等要求中国的卖国条款。看到日本人的要挟,张作霖不置可否,只在签名处划了一个对勾。日本人不解,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张的副官说道:“我们大帅不会写字,同意的事就划个对勾,划对勾就代表同意了,你们赶快派兵吧!”日本人拿着密约喜滋滋地走了,遂出兵反郭,帮了张作霖一个大忙!
到后来张入主中南海后,日本人拿着密约找上门来了,想着把密约换成两国间正式的协议,张大帅看到日本人呈上来的文本,皱着眉头说:“这个协议我当年毙了呀!怎么又拿出来了!”
日本人傻眼了,说:“当初说的是划对勾就代表同意了呀!”
张说:“不对呀!我枪毙人都是在姓名前划对勾!我划对勾就代表我毙了呀!”
日本人一点办法也没有,恨得牙根直痒痒!
就是这样,张作霖周旋戏弄日本人于股掌之间,欲壑难填的日本人岂能善罢甘休?加之当时美欧势力也在拉拢张,于是日本人就起了杀掉张作霖之心,除之后再扶植其势力代理人!、
1928年6月3日夜,中南海,一间硕大的房屋内,桌上摆着两片纸,一个上写“汽”,一张上写“火”,旋即两片纸在一个男人的手中团成了两个阄,抓起一个打开,上写“火”。
这是张作霖在抓阄,此时的中国天下大乱,蒋介石领导的北阀军己兵临城下,西北响应北阀的冯玉祥也已起兵逼京,张作霖眼看大厦将倾,遂起意想返回其龙兴之地-东北老家。但此时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势力己经坐大,又担心日本人途中谋害于他,于是他在回东北的方式上举棋不定,便抓阄交给老天抉择,不想抓了一个“火”字,遂夜晚乘坐火车返奉。
次日凌晨,当列车行驶到奉天城外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桥时,一个桥墩上部突然一声巨响,黑烟瞬间冒起足有二百米高,列车被炸得支离破碎,只剩骨架,张作霖被炸出车厢。幸存的士兵赶快将其抬进大帅府,府内一片慌乱,奄奄一息的张大帅说了一声“让六子快回来!”,便倒头去世了,时年54岁!
皇姑屯车站
为防止日本人伺机而动,奉天当局当即决定秘不发丧,并发表公告表示“主座身受微伤,精神尚好”。大帅府邸内,依然保持着昔日的灯火辉煌,歌舞升平,大帅的几房妻妾也着浓妆艳衣,与前来探听虚实的日本太太们喝茶闲聊,从容周旋。同时,奉天全城实施严密戒严,严防日本人轻举妄动,同时电告张学良和出关的奉军火返奉天,张学良化装成百姓,连夜乘火车潜回帅府,直至6月21月,方才公布大帅死讯!
易帜有功,不抵抗招骂
张作霖去世后,他口中的“六子”,也就是他的长子张学良,字汉卿,继承了帅位,就是人们口中的“张少帅”,那年他才27岁,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这个职位对于他来说,太年轻了!并且他还一身毛病,经常出入风月场所,女朋友随手拈来一大把,最要命的是还染上了毒瘾。
多亏他老爸的磕头弟兄——张作相,此人正直、忠诚,是一个可托孤之臣,他挺身而出表示,老帅在世时,就时常嘱咐他要关照张学良,此时,张学良理应子承父业,他愿意全力拥护汉卿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听到德高望重的张作相说出此番话语,下面的群臣一片哑然,也正是张作相才成就了以后的张学良。
张作相
杀父之仇使得张学良与日本人不共戴天,日本人本想趁张作霖之死浑水摸鱼,不想张少帅顺利接班,遂私底下动作频频,而关外蒋介石领导的北阀军节节胜利,己逼近山海关。此时张学良石破天惊,1928年10月29日,通电宣布东北三省改挂青天白日旗,服从南方国民政府的领导,拥护三民主义,史称“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使得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东三省获得高度自治权,但也使得日本人气急败坏,觊觎中华野心不死的日本人酝酿下一步的坏招。
两年后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距离奉天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狡猾的日本人还在此处布置了一个假现场,特意摆了三具身穿东北军军服的尸体,以此来反诬东北军破坏铁路设施。
次日晨4时许,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同时集结兵力,向奉天城发起大规模攻击。
9月18日事变发生当晚,驻守奉天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的中将参谋长荣臻奉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把枪放在库房里,要敢于为国做出牺牲。
9月19日,当时正在协和医院的张学良对记者说: “吾早下令我部士兵,面对日军的挑衅,不得抵抗!”正是在不抵抗政策下,东北军北大营8000守军被日军300左右人击溃,从而使整个东北三省被日军迅速占领,直至占领辽宁锦州。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野蛮侵略强烈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广大的城镇和乡村迅速兴起。
张少帅如此英明,为什么却不抵抗呢?时隔多年以后,张学良是这样回顾那段历史:“以往对日军的挑衅,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我没看透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我做为封疆大吏,我必须负这个责任,如果当年意识到日本人是存心挑起战争,我一定会下令抵抗的。”
另一原因是年轻幼稚的张少帅为了不落人口实,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但帝国主义不可信啊!自此,张少帅及他的东北军失去东北根基,流浪在西北听令于蒋介石剿共去了!
西安事变致半世囚徒
丢掉东北后,张少帅或许是心中羞愧难当,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在一片骂声中引咎辞职,以戒毒之名,远遁法国。
张学良
1934年冬,张学良回国后,精神焕发,热情高涨,意图有所作为,接受蒋成立的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务,代行总司令职权。蒋之所以这么做,有一石二鸟之意,一打击红军,二削弱尾大不掉的东北军力量。
1935年,中共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张学良也指挥军队向西北移动。作为“剿匪”的马前卒,却屡吃败仗,损失一个师两个团,还被俘了一个团长高福源,加之蒋忙着开五全大会,尽管张学良焦头烂额,却弃张于不顾,也使张对蒋产生了不满。而东北军内部,大多数原藉是东北人,自己的家被日寇铁蹄蹂躏,自己不能回乡抗日,却跑到西北山沟里打中国人,也无心恋战。悲观的情绪弥漫到了极点,《流浪三步曲》到处吟唱,悲伤的曲调,激昂的歌词“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大片的大豆高粱”!
北京的大中学生发动“一二九”大游行,掀起了全中华民族抗日的新高潮,此时的张学良感受到了斗争的炽热,更刺激着亡家亡乡,满腔悲愤的他要打回老家去,收复东三省,一雪前耻!
他一直注意到共产党一直在倡导一致抗日,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他从他原来的秘书杜重远那里了解到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共产党主张一切愿意抗日的力量团结联合起来,共同救亡图存,解整个中华民族于倒悬,救中国人民出苦难。张学良是一个有强烈民族情怀且性情爽快的人,他允诺杜一定走联合抗日的道路!
中共中央根据张学良欲会见中央领导人的一再要求,决定派遣周恩来和李克农在肤施(延安)与张会见。会见坦率恳切,周恩来诚恳明朗地指出张的错误,并指明了发动群众,民主联合,共同抗日的大政方针,张深表赞同。同时指出如何对待蒋的问题,张提出会胁迫蒋走上抗日的道路,周恩来表示同意,但要请示党中央后郑重考虑后再做决定。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赴西安视察。7日,张学良在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希望蒋抗日,停止内战,蒋说“攘外必先安内”,严词拒绝。11日晚,张学良,杨虎城分别会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将领,决定12月12日凌晨实施“兵谏”!
众所周知的“西安事变”发生了。
西安事变时的报导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各派、共产党、日本、美欧各方势力为了不同的目的周旋施压,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大主张。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得到释放并由张学良陪同护送回南京。
到达南京后,张学良便被软禁了起来,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杀害,东北军被肢解,十七路军番号被取消。
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他本以为大不了禁个三五年,蒋气消了,自己仍然是那个光彩照人的将军。没承想,这一禁,从大陆到台湾,竟被囚禁了半个世纪!
囚禁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理所当然地陪着他,但后来却被查出了患有乳腺癌,不得已得前往美国治病,两人一别此生便不复相见了。1990年张学良被释放,在于凤至墓前,悽然地说了声“对不起!”三个字不知道出了多少的辛酸与悲凉!
这时,一位女主角出场了,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16岁爱上了风流倜傥的张少帅,遇家庭阻碍,索性与之私奔,1930年和张学良产下一子,由于是庶出,在张家一直没有什么地位。
于凤至去美国后,赵一荻听闻,担心心上人身边没人照顾,就把幼年的儿子托付给美国的好友,陪伴张学良度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涯。
张学良曾经说,如果他不被囚禁,肯定还会有别的女朋友。赵四小姐,如果不被囚禁,她会受不了他风流风性的性情,天道使然,成就了这份铭心隽永的爱情!
蒋宋美龄夫人劝诫张学良信奉基督教,不知是不是意有所指,信奉基督教的人只能有一个伴侣,即真正意义上的妻子。他思忖良久,给于凤至发去了一封离婚通知,于凤至也爽快大度,收到后回书一封,同意离婚并祝两人美满幸福!
就这样,1964年,赵一荻终于迎来了她与所爱的心上人的婚礼!她身着旗袍,挽着她挚爱一生的那个男人的臂膀,终于她可以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在站在他身旁了。
世上不是每一位“赵一荻”能隐忍坚毅,恪忠爱情几十年,也不是每一位“于凤至”能这么温柔贤惠,坦然大度,每一位女子的柔情都不应该被辜负,每一份真爱的都值得被珍视!
张学良与赵一荻
寄人篱下但学有成就
张学良和于凤至生了三个儿子,因疾病和车祸,年龄不大就纷纷离世了。只有和赵一荻在1930年在天津生的小儿子活了下来,取名叫做“张闾琳”。
前面说过,1940年,于凤至远赴美国治病,赵一荻为了照顾囚禁中的张学良,也远赴美国托孤,将幼子托付给了挚友伊雅格夫妇,原本想着不过四五年的时光,不想再次相见己到了15年之后。
伊雅格夫妇早年来到中国,曾与张作霖和张学良有过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也因此深知道日本人的手段之毒辣。于是他们特意给张闾琳取了一个美国名字“克尔”,跟随他们过上了纯美国式的生活。由于害怕日本人的追杀,过两年就换居所居住,以亲生父母亲一样对待张闾琳。小闾琳从小即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成绩优异,并考上了闻名遐迩的加州大学,学习航天专业。
由于从小离开了母语环境,加之伊雅格夫妇有意将张闾琳生活及人际关系美国化。长大后的张闾琳不会说中文,饮食也已美国化。但他知道他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时常思念他的亲生父母,可时光久远,父母的面目轮廓在记忆中己经模糊了。直到1955年,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恰好这年,董显光夫妇,也是张学良夫妇的好友,赶赴美国,临行前特来向张学良辞行。赵一荻闻听,便委托其打听儿子的下落,董闻听大吃一惊,不想还有此事!到美国后去了赵一荻给的地址,早已人去楼空,经多方打听消息,终于在美国航天局NASA打听到了张闾琳。董一看见张闾琳本人,便确定人找到了,遗传自父母的基因与张学良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此时的张闾琳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是NASA的著名专家!
张闾琳
1956年,张闾琳飞赴台湾,终于见到了离别十五年的亲生父母,亲人相见,自是感慨万千,涕泪交流。可亲人间的对话还需要通过翻译,怎奈命运捉弄!自此,张闾琳只要一有时间,便飞抵台湾与父母相聚,后来有了两个儿子,更是经常携妻儿一同前往,使两位老人享得天伦之乐,以尽孝道!
但张学良心中始终有一个遗憾,想再看一眼他梦中的白山黑水,看一眼他的大帅府,祭奠一下他的父亲。但他知道,以他的身份处境,这是一种奢望,可是他依然无法克制自己的思念。
1990年,张学良终获梦寐以求的自由。两人移居美国洛杉矶,虽心中归乡之情迫切,但两人年事已迈,还有各方面的顾虑。于是便想让张闾琳代为前往,张闾琳得知父母心愿后,便思忖怎么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回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1994年,北京要召开一场关于航天技术的研讨会,张闾琳也接到了邀请函。他喜出望外,赶快告知了父母,父母感到非常振奋,不要求别的,只要求会议结束后能回东北祭拜一下他的祖父。
在忐忑不安中,张闾琳携妻子踏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己经64岁的人了,自幼年离开,才第一次返回故土,不由得令人眼晴潮湿。虽然不会说中文,但临时恶补的一些风土人情,也使得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北京,他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的热情招待,看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各种发展成果,看到一个卫星和火箭的模型,不由得感慨万千,赞叹有加,奋斗几十年就赶上欧美航天水平使得他对祖国的感情又近了一层。
“离去时乃懵懂孩童,归来时却垂老暮年”
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张闾琳不忘父母生前嘱托,终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秘密回到了东北,回到昔日的大帅府,此刻看着保存完好的帅府,看着旧貌依稀的赵四小姐楼,他不由得鼻头耸动,眼晴泛红,眼泪如决堤般地放纵!也深深地理解了父母的思乡之情为何如此得殷切,如此得浓重!
来到张作霖墓地,他虔诚地站在墓前,焚香顶礼膜拜,字正腔圆用汉语地对着墓碑说“我代表你儿子回来看你了”!
之后,他多次携妻儿回到祖国,尽览祖国的大好山水,拜会父亲的袍泽后人,对祖国的感情日益深厚,并表示愿为中美关系的友好和中美航天事业的合作尽一份心力!
如今,张学良老先生和赵一荻小姐均已故去。但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让我们缅怀每一位爱国先贤,追忆每一份挚真情感!
